基于国内经济与社会进步需要,遵循社会工作学科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依据专业学位教育特征,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和区域高层次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拟定本培养策略。
1、学位名字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英文译为“Master of Social Work”, 缩写为MSW。
2、培养目的
培养德、智、体全方位进步,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学会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办法,熟知国内社会政策,拥有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实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范围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3、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办法
招生对象一般为社会工作及有关专业或具备肯定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获得者。
入学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的统考或联考及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复试,主要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与面试状况并结合工作营业额与资历择优录取。
4、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全日制学习,也可以非全日制学习。全日制学习期限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期限为2—4年。
5、培养方法
1、实行学分制。学生需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写作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获得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2、教学方法使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看重实践教学。实务课程要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出色社会工作人才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坛,可使用案例剖析的方法讲课,加大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练习,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
3、看重实习环节。需要学生至少有800小时的专业实习。发挥学校督导与机构督导的双重用途,提升实习教学水平。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有哪些用途。导师组应以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社会服务与管理部门的出色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专职教师与有实质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出色社会工作人才一同指导。
6、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总学分高于36学分。
(一)、必学课
公共必学课
1.政治理论
2.外语
专业必学课(不少于12学分)
1.社会工作理论
2.社会研究办法
3.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4.社会工作伦理
5.社会政策
(二)、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以下课程只做参考)
1.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
2.家庭与家庭服务
3.贫困与进步
4.社会服务管理
5.社会项目管理
6.社会工作评估
7.中国社会政策
8.社会保障规范
9.社会福利思想
10.比较社会福利规范
11.社会统计剖析
12.儿童社会工作
13.青少年社会工作
14.老年社会工作
15.女人社会工作
16.残疾人社会工作
17.精神健康服务
18.学校社会工作
19.医务社会工作
20.社会矫正
21.企业社会工作
22.农村社会工作
23.由每个学校依据需要开设的其他社会工作类选修课
(三)、社会工作实习(必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不少于600小时,其他学生不少于800小时,6学分)
实行有专业督导的社会工作实习,可分成同步实习、集中(团块)实习两部分,在两年内完成,分别计学分。
(四)、毕业论文:2学分
7、学位论文
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可以是项目设计与评估、实务研究或政策研究,经答辩通过和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后获得学位。